校園手機管理規範 立委促教部納學生意見落實民主
〔記者謝君臨/台北報導〕教育部日前表示,高中以下學生入校後手機集中管理規定,將於9月新學期開學後上路,部分高中學生及教育團體認為此舉過於倉促,且忽略不同階段學生的差異,政策過程更缺乏學生代表參與。對此,民進黨立委吳沛憶、蔡易餘、黃捷、陳培瑜與學生團體今共同舉行記者會,呼籲教育部要落實校園民主,手機管理決策過程要納入學生意見,並要分級管理及因校制宜。
目前教育部已於21日公布「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修正草案」,草案預告期至今年6月1日,並邀各界提供意見。
吳沛憶表示,校園手機管理議題牽涉的不僅是手機使用,而是校園民主、程序的正當性及學生的主體性。應秉持3原則,包括:多溝通傾聽,草案要事先預告蒐集意見,彙整討論後才可定案;分級管理,不同學習階段可有不同規範;納入學生意見。她強調,透過討論可以帶來更多自律、更少衝突,也呼籲教育部要守護「傾聽學生」的價值。
蔡易餘說,手機使用管制應依學生教育階段,採分級管理措施。在國中小階段,學生尚處於身心發展與價值觀養成期,應協助其建立正確使用數位產品的觀念,因此宜採取較嚴格的限制。至於高中階段,學生自主能力較為成熟,應鼓勵其自主管理手機使用,並將數位科技有效融入學習,展現彈性與信任的教育理念。
蔡易餘強調,教育現場不應忽視學生的聲音。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應有充分機會表達意見。學校應積極引導學生依循相關程序參與討論與決策,落實校園民主精神,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公民參與與責任。
黃捷指出,修正草案已在Join平台公告,短短數小時內便湧入大量學生留言,內容相當具有參考價值。她呼籲教育部,應在公告階段就落實校園民主,除了透過Join平台蒐集意見,更應分區舉辦實體座談,廣泛傾聽學生與教師的聲音,細緻調整政策方向,避免貿然上路,在教學現場引發更多爭議。
陳培瑜呼籲,教育部不應把手機當做是管制物品,而應透過學校教育,教導孩子們正確使用手機,並且防止過度沉迷的情形發生。她也提及,既然相關管理原則已放上網路預告,鼓勵學生們可以積極上網表達意見。
台灣一滴優教育協會理事長蔡其曄表示,對於各校針對規範進行討論時,仍呼籲教育部應督促學校循民主程序與學生共商討論,並確保學生的意見能產生實質影響力,而非僅作為諮詢角色,落實兒少表意空間與被傾聽權。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楊姿潁則重申4訴求,包括行動載具應採分級管理,避免一體適用;高中職學校應保有自主管理彈性;各校應設立委員會並保障學生代表占至少1/3;教育部應提供指引與資源支持,而非僅以懲罰與集中管理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