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斑成功外銷日本 漁業署:MIT放眼全世界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台灣養殖石斑中最大宗的「龍虎斑」去年10月30日成功銷往日本,首櫃龍虎斑產品今年2月5日正式登陸日本,行政院長卓榮泰、農業部長陳駿季及漁業署長王茂城和縣長周春米今天到屏東枋寮首間輸銷的養殖場視察,王茂城簡報指出,絕對不以日本為滿足,盼透過MIT(Made in Taiwan)品牌行銷全世界。
王茂城說,石斑魚產業產值是全台養殖業第二大,主要產地在台南、高雄、屏東,其中龍虎斑就占70%。龍虎斑是以公龍膽石斑及母虎斑交配所產,結合龍膽成長速度快及虎斑抗疫病強的優點,不過,老虎斑會在濱海吃特定藻類累積西卡毒素,對檢疫嚴格的日本來說,市場難以打入。
王茂城說,行政院大力推動農魚產冷鏈及多元產品外銷,目前已經打進美、星、日市場。而在外銷以前,他們分析過,石斑在關東接受度較低,但在關西非常受歡迎,最主要就是切片、魚排,為了提高取肉率,要養到2.4公斤,與以往全魚的1台斤規格差很多。為協助進一步外銷,也開始逐步推動轉換以往全魚利用的方式。
王茂城說明,漁業署在環境檢測部分與屏縣府密切合作,從源頭建立檢測系統,把藻類積風險排除;運銷管理方面,從生產到驗證都作好逐批的管理和標示,生產到驗證獲得日本的認可,去年10月30日打通銷日管道。這只是第一步,行政部門協助業者降低經營風險對輔導措施,如產銷履歷或是加工廠的獎勵、輔導,2月5日首櫃2.8公噸龍虎斑扣關日本,會在福岡地區大力推展。
王茂城說,2022年中國突禁台灣石斑銷往,漁業署作了許多改變,就是目前的魚片、魚排方式,透過料理包等等,打造「方便買、簡便吃」模式。銷往日本只是第一步,不以日本為滿足,期盼在中央、地方合作下再擴大市場,希望以MIT品牌行銷全世界。
王茂城指出,切片規格為每尾2.4公斤尾以上,養成時間2到4年較長,運銷成本較高,金流回收較慢,會進行風險管控和對漁民的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