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高教深耕兩期投入1820億元 黃昆輝:大學M型化和同質化

2025/04/26 12:32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高教深耕兩期計畫10年共投入1820億元,近日行政院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再加碼200億元,強化高教人才培育。但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今(26)日表示,我國向來以競爭型計畫帶動高教發展,補助少數大學競爭世界一流大學,很可惜年復一年,看不到高教光景的到來,注重明星型高教卓越之政策,造成大學M型化和同質化,是該被檢討的時候。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舉辦「我國高教的整體卓越如何推進」焦點座談。黃昆輝表示,高教是教育的龍頭,世界先進國家均重視高教發展,我國也相當重視高教為國育才、發展知識,教育部提出各種提升高教的計畫,2017年頂大計畫、教卓計畫及典範計畫,2018年推動高教深耕計畫,第一期投入850億元,第二期投入970億元,兩期合計1820億元,該計畫是否成功,影響我國高教發展。

計畫主持人國立台南大學前校長黃政傑說明,高教深耕計畫重視高教整體性、公平性、公共性及多元性,給予大學更多動能,尤其嘉惠地區型大學,各大學肯定深耕計畫的理念,對執行卻是愛恨交織,80%經費是競爭型,不利於大學自主創新,大學彼此間重競爭、很難合作,亦擔心經費在2027年結束後能否延續,計畫規模愈大、競爭愈大、綑綁愈緊,擴大兩極化,高教治理層級太低,缺乏高教發展藍圖。

黃傑傑提出9個建議,包括減少校際不良競爭,建立大學合作機制;將已有成效項目納入年度預算,縮小計畫規模;鬆綁學費政策等,首期全球型鏈結大學只有台清成交4校,但難道是這4校學生拿下奧運金牌?英國泰晤士報高教特刊大學排名,台大(第30名)等6校擠進前百,在亞洲表現還不錯,但或許要100年才能擠進全球最前端,而科大也搞排名應予檢視。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武東星表示,在學雜費受限下,公私立大學受不同財務壓力,高教深耕計畫經費協助大學精進辦學品質、照顧經濟弱勢學生,保障學生在社會階層流動的機會,大學面對少子女化衝擊,也面對資源兩極化、M型化挑戰,呼籲引導各類型大學各展所長,達成良性循環。

台北市立大學前校長劉源俊表示,以台灣的資源和幅員,應選定2、3所大學給予較多補助,以利競爭進入國際二流大學,其餘大學只要維持三流發展特色,不要製造無謂競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黃昆輝教授基金會今(26)日以「我國高教的整體卓越如何推進?」為題舉辦焦點座談,圖中由右至左為東吳大學及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前校長劉源俊、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暨南大學校長武東星及台南大學前校長黃政傑。(記者叢昌瑾攝)

黃昆輝教授基金會今(26)日以「我國高教的整體卓越如何推進?」為題舉辦焦點座談,圖中由右至左為東吳大學及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前校長劉源俊、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暨南大學校長武東星及台南大學前校長黃政傑。(記者叢昌瑾攝)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