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類相殘!日月潭電撈惡霸魚虎球 頻見「大團吃小團」(「日月潭一等高」提供/翻攝畫面)
〔記者劉濱銓/南投報導〕針對日月潭的外來種魚虎,南投縣政府7月起展開魚虎球電撈,並捕獲約7000隻幼魚,惟今年電撈魚球卻常見「大小不一」的幼魚,防治人員說,魚虎沒有同類概念,同類會相殘,今年因加強成體魚虎移除,導致失親魚球互相結合,但不同的個體群合併,頻見「大團吃小團」現象,直到維持一定平衡,魚球才會集體獵食行動。
對此,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曾晴賢表示,魚虎學名「小盾鱧」,鱧科魚類群體結合,會有同類「大吃小」現象,因此大魚球吃小魚球是有可能的,加上魚虎不一定認得出小魚是哪種魚類,也有可能會吃掉其他魚虎的幼魚,在生態學上,一個族群在成長過程中,大吃小算是常態,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同一群體幼魚,彼此成長快慢可能不同。
潭區釣客「日月潭一等高」表示,近期防治單位持續電撈魚球,但卻常見幼魚「大小不一」現象,有的最小6公分,大的則有12公分,在電撈過程中,也有部分護幼親魚警覺性不高,反倒讓電撈工作變得較順利,盼相關單位能加強防治,才能降低魚虎數量。
日月潭區漁會則說,本月起南投縣政府展開電撈,日前也在漁民通報下,順利電撈到1000多隻魚虎幼魚,裡頭同樣摻雜9至14公分的幼魚,可能與今年加強成魚移除,失親魚球相互結合有關,總計目前約電撈7000隻,之後除了防治魚球,成魚也會持續移除,盼雙管齊下,儘量降低魚虎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