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廚餘養豬場近1年申報率低 環境部:擬增設全程溫度探針及監視器
〔記者黃宜靜/台北報導〕台中梧棲養豬場爆發國內首例非洲豬瘟疫情,利用廚餘養豬議題引發熱烈討論,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統計至今(2025)年10月全國列管的廚餘養豬場總數為435場(1場停業),其中部分廚餘養豬場近1年申報率較低,後續管理將以提高稽查頻率、加裝全程溫度探蒸、監視器。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日邀請環境部、衛生福利部、農業部、經濟部、教育部、國防部就「防範非洲豬瘟疫情擴散,強化全國廚餘去化問題以及後續防疫、清消等作為」提出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彭啓明表示,統計至今(2025)年10月全國列管的廚餘養豬場總數為435場(1場停業),登記飼養約47萬頭豬。統計至去(2024)年統計,全國廚餘總產生量約77.2萬公噸(2115公噸/日),其中家戶廚餘50.5萬公噸(1384公噸/日)、事業廚餘26.7萬公噸(731公噸/日),過去廚餘處理上,有62.6%用於養豬處理。
彭啓明指出,目前全國廚餘再利用設施總處理量為每日1620公噸,可固應家戶廚餘每日約1384公噸的處理需求。若再納入事業廚餘每日約731公噸,則整體再利用設施將出現約495公噸/日的處理量能缺口。他強調,15天疫情時間以不改變民眾生活為目標,因此短期以肥料化、能源化,輔以焚化、掩埋妥善處理,長期朝向推廣肥料化、能源化及其他再利用方式(如黑水虻),永續循環發展綠能。
彭啓明提及,在2018年8月國外爆發非洲豬瘟後,2019年7月環境部決議廚餘養豬場應每月上傳廚餘蒸煮照片,未上傳者由環保單位每月至少稽查1次;在2021年時國內發生走私豬肉產品查獲非洲豬瘟案例後,11月正式啟用廚餘蒸煮申報系統。
彭啓明續指,近1年全國435家廚餘養豬場上傳申報率90%以上共358家(占82.3%);申報率介於60-90%共50家(占11.5%);上傳申報率低於60%,共27家(占6.2%)。
彭啓明坦言,此次爆發非洲豬瘟的台中梧棲養豬場,在7月只上傳1次,8月上傳0次未依規定,因此針對申報率低的養豬場,會提高稽查頻率,並擬定加裝全程溫度探蒸、監視器。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