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6處棲地迎接海龜產卵 今年母龜數創新高(海保署/墾丁夏都沙灘酒店提供)

2025/08/21 12:24

首次上稿 11:03
更新時間 12:24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海保署統計,今年4月至7月,母海龜回到屏東縣墾丁與小琉球、台東縣蘭嶼、東沙島、澎湖縣望安、南沙太平島等棲地產卵的數量,創下近年新高,特別是東沙海域豐富的海草資源,讓母龜縮短繁殖周期,更快回到台灣產卵,有助族群數量提升。

海保署提醒,母龜上岸產卵的季節已接近尾聲,但卵窩孵化的高峰才剛要開始。今年颱風帶來豐沛雨量雖能降溫,卻也可能因豪雨與大浪影響孵化,因此更需要減少人為干擾,讓小海龜順利回到大海。

海保署指出,今年台灣主要海龜產卵棲地的母龜數量普遍高於往年,例如望安有3隻母龜回去築巢,其中1隻是前年從望安到東沙覓食,今年又回到望安產卵;蘭嶼新增椰油沙灘產卵地;小琉球則追蹤到母龜到東沙海草床補充能量。

海保署強調,南沙太平島今年2月到7月已記錄逾70隻母龜上岸,累積破百窩卵窩,透過標記與監測,更完整掌握族群數量變化。墾丁白砂、大灣等沙灘已陸續出現稚龜爬回大海的身影,其中1窩的孵化成功率更高達9成。

海保署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6處棲地共記錄到96隻母海龜,高於去年同期的89隻(去年全年156隻),更遠多於2022年全年的25隻、2023年全年的29隻,今年更是4年來首度6處棲地都記錄到產卵母海龜。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南沙海域常可見海龜交配行為。(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吳柏諭提供)

南沙海域常可見海龜交配行為。(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吳柏諭提供)

澎湖望安產卵母龜。 (澎湖縣政府提供)

澎湖望安產卵母龜。 (澎湖縣政府提供)

小琉球產卵母龜洄游東沙海域路徑。(海保署提供)

小琉球產卵母龜洄游東沙海域路徑。(海保署提供)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