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孩的守護神 信徒帶寵物祭拜獵狗公、點平安燈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現代社會因少子化,許多民眾飼養寵物陪伴排解寂寞,當成自己的孩子,還帶著寵物拜神明、點平安燈,嘉義縣鹿草鄉圓山宮祀奉的「獵狗公」是毛小孩的守護神,主人會帶著獵狗公最愛的炸雞前往祭拜,甚至請回獵狗公分靈在家供奉祭祀,祈求神明庇佑毛小孩平安健康。
圓山宮主委陳昱良說,圓山宮歷史已有300多年,主祀王孫大使公(謝府元帥),獵狗公跟隨王孫大使公遊歷天下,消滅田螺精後功德圓滿,與大使公一同成仙登天;獵狗公神尊於清代跟隨王孫大使公來到台灣,建廟後安座於主神左側,早期醫療不發達,鄉民受傷時會拜請獵狗公神尊聞傷處,久而久之鼻頭被磨短,相傳早期鄉民還會刮神尊底座作為藥引。
陳昱良說,獵狗公是毛小孩的守護神,信眾會帶著犬隻前來祭祀祈求毛孩健康,也有寵物走失的主人祈求能早日找到寵物;曾有東石鄉鄉親撿到身體狀況欠佳的浪犬,帶來廟裡拜獵狗公,並且求得神尊背上黃紙,化灰沾水為犬隻洗澡,後來回來告知廟方犬隻逐漸恢復健康。
因犬隻有「狗來富」、「汪(旺)」的意涵,獵狗公也有分靈神尊,早期主要是信眾求得後帶回家供奉求財,近年來則有不少信眾是求得分靈神尊,回家安座在神桌上供奉,庇佑家中毛小孩,已有數十尊分靈,有時信眾還會帶著寵物與分靈「回娘家」。
鹿草鄉民黃裕勝帶著飼養十餘年的臘腸犬向獵狗公祭拜,他說,飼養多年的臘腸犬就像自己家人,感情深厚,帶著到廟宇祭祀,希望寵物健康,長久陪伴。
嘉義市自然門易經學會理事長陳昭凱說,根據農業部統計,台灣家犬、家貓數量近280萬隻,已超過15歲以下孩童數,寵物在家庭的地位逐漸提升,由於感情的轉移,主人將寵物人格化,衍生許多如請神明分靈庇佑寵物、點寵物平安燈等奇特新現象。
陳昭凱表示,傳統宗教信仰認為民眾點平安燈有保佑平安的功效,因而現代人為寵物點燈祈求平安,但他認為宗教點燈無法直接消除厄運,僅有輔助功能,最大的功能是「撫慰人心」,唯有自身修行才能消除惡業,因此主人可與寵物一同行善,或是用寵物之名布施助人,才是幫助寵物消除惡業的方式。
臨床心理師林姿吟說,現代社會的生活型態及居住方式,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疏離,一個人有空時能與自己在一起的非寵物莫屬;寵物可滿足個人陪伴、照顧、遊戲等多重需求,重要性已不亞於家人,因此對於寵物的健康、美容及身後大事處理等行業隨著熱絡,看得出牠們的角色在飼主心目中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