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陣漸式微......雲林褒忠鄉僅4團活躍 「這招」讓學童傳承
〔記者李文德/雲林報導〕雲林縣褒忠鄉是「花鼓陣」發源地,全盛時期一村至少一團,近年因青年人口外移等因素,現約4團活躍,已出現傳承危機。鄉公所為喚起民眾重視,舉辦2025褒忠花鼓文化節,今(24)以鄉內花鼓陣競賽打頭陣,3所國小同台較勁,吸引不少在地民眾感動地說「找回傳統」。
褒忠花鼓陣起源於1960年,適逢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大科祭典,其中有8人組團的跳鼓陣,讓同為褒忠人林成裕組成一支嶄新團隊出陣,稱為「花鼓團」,從此一炮而紅,褒忠鄉內也漸漸有一村一團的特色,甚至外縣市也爭相效仿,多年來性別意識提升,連女性也慢慢加入,不過隨時代演進,盛況已大不如前。
褒忠鄉公所表示,盤點目前尚活躍的社區花鼓陣團,主要有大廍、太湖、馬鳴、泰安等社區較為活躍;大廍順天宮主委蔡清森表示,由於近年少子化、青年人口外移,導致花鼓陣成員漸漸高齡化,已現在成軍的花鼓陣團而言,平均都已超過60歲,傳承危機已漸漸凸顯。
褒忠鄉公所在大廍順天宮前舉辦鄉內花鼓陣競賽,有復興、龍巖國小及潮厝華德福實驗教育小學參與,公所更邀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文系主任林茂賢、濁水溪舞蹈團長王淑媚擔任評審,每組隊伍演出約10分鐘,最後由潮厝華德福實驗教育小學奪魁。
潮厝華德福校長廖宏彬表示,學校從2006年便成立花鼓陣社團,希望藉此讓小學生們得以了解褒忠對於花鼓陣發展的重要性;學生郭荃姍說,褒忠是花鼓陣發源地,已漸漸少人知道,希望加入後能夠將此文化特色發揚光大。
鄉長陳建名表示,盼透過鄉內競賽讓莘莘學子們認同在地文化價值,此屆冠軍隊伍31日將在褒忠夜市廣場演出,未來賽事將視成效規劃擴大比賽規模。
林茂賢指出,可能受社會轉型影響,全國陣頭文化普遍式微,因應少子化關係,如學校想推廣此文化也可以做出調整,除成團人數可由近20人調整為8人,學生足夠也可以8的倍數擴充。針對陣頭表演內容也可融入現代歌舞,讓演出更具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