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魚柱」畫面曝光!澎湖海域鯨鯊頻現蹤原因解密(Moon月海景民宿提供)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澎湖海域近日頻頻發現「溫柔的巨人」-鯨鯊蹤影,在七美、南方四島、湖西查某嶼海域都有民眾目擊,疑似追逐食物而來,Moon月海景民宿浮潛團隊在澎湖西南海域遇上成千上萬尾白堯及丁香,形成罕見從水面到水下10米的魚柱奇觀,也就是這幾年為什麼那麼多鯨鯊來澎湖海域的主因。
根據文獻記載,丁香魚是沿近海中上層的洄游性小型魚類,分布在印度洋到西太平洋區,北到日本、南至澳洲都有丁香魚的蹤跡。丁香魚喜歡在清澈的大洋、礁區、近海沿岸、潟湖等水域,以浮游生物、矽藻、橈腳類以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等為食物。
每年3到9月是丁香魚的產卵期,此時丁香魚群會洄游到水深10-50公尺左右之礁區,以不規則的方式快速游動,魚群與魚群之間會互相追逐,當魚群身體觸碰到海底時,雄魚也會排出精液,讓原本清澈的水呈現煙霧狀,產出的丁香魚魚卵會黏在海床或海藻上生長。鯨鯊主食除了浮游性生物外,也食用小魚,丁香就是其中之一。
過了產卵禁漁期,漁民主要會用流刺網、巾著網、棒受網等漁具漁法捕撈丁香魚。澎湖當地的漁民會將5月左右約3公分的丁香魚稱為「小丁」,6、7月長大一點大約5-7公分的丁香魚稱為「中丁」,8月以後長到7公分以上之丁香魚則稱為「大丁」。澎湖今年丁香魚禁漁期延長為4月20日起至6月1日止,並劃設自主管理禁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