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擬調整高齡駕駛規範 林靜儀:相關細節有待雙方進一步溝通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新北市三峽本月19日發生重大車禍,一名78歲老翁在國中放學時段駕車暴衝、撞上分隔島,並造成3人死亡,12人輕重傷,且許多民眾都目睹現場慘況,引起各界關注高齡駕駛問題,交通部因此規劃調整相關規範。但對此台大醫師李秉穎強調,規範調整應該要基於整體證據,而非因為個案就倉促修改。
交通部昨公布3項應對措施,包括高齡換照年齡下修到70歲、換照考試增加有肇事紀錄者「實地演練」和關懷措施、繳回駕照者會給予TPASS補助等,其中體格檢驗部分,交通部規劃跨部會與衛福部合作,增加安全駕駛所需的體格檢查。
對於交通部相關措施,衛福部次長林靜儀指出,如果交通部有跨部會合作需求,衛福部會再與交通部配合,駕照評估與發證相關細節還有待雙方進一步溝通;至於外界討論未來高齡換照的體檢是否會與成人健檢搭配?林靜儀強調,「這是目的外利用」,依規定不可以這樣處理。
然而,現年67歲的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認為,進行駕照規範調整時,應先有全面的進行原因分析,確認各年齡層的駕駛情況、車禍發生率等,再來規劃調整方向與配套,就像疫苗副作用評估時,看的一定是群體數據,不會因為單一個案接種疫苗後出現特定症狀,就認定是疫苗副作用。
「如果長者是危險因素,要禁止他們駕駛也可以,但是必須有科學數據佐證,而不是只看個案!」李秉穎提到,依據交通部目前對外公布的內容,高齡駕駛雖然傷亡數高,但肇事較多的其實是18至24歲族群,在目前調整規範的邏輯下,是否也要提高駕照的發放年齡,以避免年輕駕駛造成交通危險?
李秉穎也提到,雖交通部提出繳回駕照就給予TPASS補助,但對偏鄉長者來說,沒有大眾交通工具的情況下,開車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即使補助TPASS,偏鄉長者也無處可用,在做高齡駕駛規範調整時,也要考慮這類族群與其便利性。
因此,李秉穎呼籲,交通部在調整規範時,務必落實成本效益分析,否則為了預防不到1件交通事故,造成偏鄉老人無法開車、交通不便、給他根本用不到的TPass等成本,明顯得不償失,「預防危險因素時,應該要做原因分析,看到個案就改規則,這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