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成亞洲第一非核家園 綠能代表籲加速推動再生能源

2025/05/19 15:09

〔記者謝君臨/台北報導〕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民進黨立委賴瑞隆今邀集太陽光電、風力、地熱、海洋能、小水力等領域代表,共同舉行「2025核電除役 綠能接棒:2030目標刻不容緩」記者會,指17日台灣關閉最後一座核能機組,成為亞洲第一個非核家園,社會對於「非核是否會缺電」仍存有疑慮,依經濟部能源署最新統計,至今年3月核電僅佔3.4%,再生能源已提升至14.6%,展現綠能接棒,環境更加永續。

賴瑞隆表示,台灣反核、非核走過許多艱辛年代,本月17日最後一座核電廠除役,正式宣布台灣走入「非核家園」的時代。台灣能源轉型是基於安全、永續與國際趨勢所深思熟慮的政策,「環境基本法」立法後,我們也加快「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草擬與訂定,如今再生能源發展持續加快腳步。

賴瑞隆指出,2016年再生能源發電量4.8%,今年3月已增至14.6%,而去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35%,穩定接替能源發展和電力穩定。未來政府、產業、民間共同攜手合作,將實現2030年綠電30%的目標,邁向淨零排放永續未來。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副理事長張雅惇說,台灣已躍升為全球第五大離岸風電國家,去年新增裝置量全球第一。離岸風電從替補變主力,產業鏈與制度逐步成熟,綠電穩定上岸。再生能源不只是未來願景,而是現在的現實與信賴選擇。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副理事長黃正泓說,太陽能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再生能源,2023年新增裝置達447GW,佔新增綠電3/4。分散式特性能強化能源安全,面對戰爭風險尤具韌性。2030年全球太陽能預估將突破6000GW,是最成熟且環保的綠能技術。

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常務理事王守誠表示,地熱是台灣未來綠能關鍵,2030年可望商轉成本低於火力,具高度潛力與競爭力。

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理事長洪正中指出,推動全球淨零與RE100(百分百再生能源)的目標刻不容緩。核電不具擴張條件,小水力在農水與自來水系統潛力尚未開發完全,應加速推動。

海洋能發展協會理事長莊閔傑說,台灣四面環海,蘊藏28GW可開發海洋能,相當於10座核四。目前已有業者啟動示範電廠計畫,但法規與審查流程繁瑣,建議簡化流程,預估2030年可望新增20MW以上。此外,波浪能還具海岸防護效果,應列為合法開發項目。

「綠能接棒,我們準備好了!」來自台灣各再生能源領域的民間團體齊聲證明,再生能源不只是替代方案,而是可行且具韌性的主力能源。他們也強調,透過政策支持與全民參與,2030綠能目標指日可待,台灣將邁向更自主、更永續的能源未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立委賴瑞隆(中)19日舉辦「2025核電除役 綠能接棒:2030目標刻不容緩」記者會。(記者方賓照攝)

立委賴瑞隆(中)19日舉辦「2025核電除役 綠能接棒:2030目標刻不容緩」記者會。(記者方賓照攝)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民進黨立委賴瑞隆今邀集太陽光電、風力、地熱、海洋能、小水力等領域代表,共同舉行「2025核電除役 綠能接棒:2030目標刻不容緩」記者會。(賴瑞隆國會辦公室提供)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民進黨立委賴瑞隆今邀集太陽光電、風力、地熱、海洋能、小水力等領域代表,共同舉行「2025核電除役 綠能接棒:2030目標刻不容緩」記者會。(賴瑞隆國會辦公室提供)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