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次海上目擊! 神祕「朗氏喙鯨」逾20隻花蓮外海現身(多羅滿賞鯨提供)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花蓮海域昨天才有一對虎鯨出沒,今天早上又有「鯨喜」!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上午8點的調查船班在花蓮外海發現一群約20多頭的喙鯨,原以為是較為常見的柯氏喙鯨,但因集體出現數量比柯氏喙鯨還多得多,加上形態特徵,確認是台灣第一筆的朗氏喙鯨海上目擊紀錄。黑潮基金會執行長林東良說,台灣之前沒有明確目擊紀錄,目前學者對牠的生態資料也相當缺乏,應是台灣第一筆朗氏喙鯨的目擊記錄。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花蓮多羅滿賞鯨進行長期合作,今天早上8點的調查船班在花蓮外海發現超稀有鯨豚「朗氏喙鯨」!多羅滿賞鯨臉書今天曝光朗氏喙鯨現身消息,還形容,朗氏喙鯨是「一種低調到極致的神祕存在、只存在於傳說中」!因為台灣過去不曾有觀測紀錄,僅有寥寥數筆擱淺紀錄。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東良表示,上午的觀察船班並非開放一般賞鯨遊客的船隻,船上有多位專業背景的鯨豚研究人員,台灣海域會出沒的喙鯨屬共有4種,喙鯨的習性是群體出沒,最近東部海域較常見的是柯氏喙鯨,不過一般來說柯氏喙鯨群體約4到6隻,但這群喙鯨卻至少有20幾頭,只見牠們在海上成群噴氣、尾部擊浪,之後又集體下潛,令觀察人員相當振奮。林東良說,台灣海域原本就是朗氏喙鯨的棲息活動區域,過去沒有觀察到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賞鯨船、漁船較沒有經驗,主要是容易與瓶鼻鯨混淆。
依據海洋保育署資料,朗氏喙鯨分布範圍在印度與太平洋區的熱帶海域,其中以西太平洋較常目擊,主要棲息於大陸棚以外的深水域,深度在250公尺至3500公尺之間,台灣過去有3隻朗氏喙鯨擱淺紀錄,分別在宜蘭2隻及蘭嶼1隻,前者為2隻死亡擱淺、後者為活體擱淺,之後漲潮就離開,台灣過去無海上目擊紀錄,族群數量也因缺乏數據而無法估算。牠們的水上行為很活潑,會露出長吻喙、圓圓的額隆,且有群體同步游動或下潛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