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局擴大特查對象防共諜 國軍極機密以上等級人員審查過3關
〔記者吳哲宇/台北報導〕鑑於近期共諜案頻傳,法務部調查局已檢討納入政務人員及涉密約聘僱人員,預估增加1008人,此外相關案件暴露機要人員不符特查辦法約束,因此目前也已檢討研修部分條文。而國軍作為中共重點滲透目標,軍方官員表示,極機密以上的機要人員需要填寫特殊查核表,經書面審查後,若涉有異議,通常會先做專人面訪,面訪後還是無法排除疑慮就會進入科學儀測。
國防部今日舉行例行記者會,針對國軍接密資格認證執行,政戰局保防安全處查核站主任吳博松上校表示,有關現行一般官兵的查核,依照官兵入營後的軍旅生涯發展,列為一般查核事項,包含調簽、晉任或者受訓等等;至於機要人員的部分,國防部已在今年1月另頒「國軍涉密人員安全調查作業規定」,針對各級機要人員辦理區分密、機密、極機密以上的等級來辦理涉密查核。主要是建立接密資格認證。
同時吳博松指出,機要人員每半年都會辦理保密講習,主要提升個人保密素養。針對極機密以上人員,由於接密範圍較大,因此要自主填寫國軍人員特殊查核表辦理特殊查核。
媒體追問接受忠誠儀測的人員類別,吳博松說,在極機密以上人員要擔任職務時,他填寫特殊查核表,經過書面審查後,若涉有異議,通常會先做專人面訪,面訪後還是無法排除疑慮才會進入科學儀測。
另外,國軍只要外派進行公務出國或者是受訓進修的返國人員,也在科學儀測的期程。軍職部分就只有情報機關每兩年才會要定期進行科學儀測,其餘人員是有必要性才會進入到科學儀測。
而日前國防部欲建立「接密資格認證」機制,指出為瞭解派任職務或承辦涉密業務人員安全顧慮,會依派任機敏職務或涉密等級範圍,結合「從事及參與國防安全事務人員安全調查辦法」及作業實需,研擬國軍涉密人員安全調查做法,建立全員「接密資格認證」機制。
國防部說明,依密、機密、極機密及絕對機密的涉密等級辦理查核作業,查核項目計有是否涉犯品德及違紀犯法等不良紀錄,並函請相關部會就財稅、戶政及境管等項協查,審查官兵有無接密危安顧慮,查核結果建儲「國軍電子兵資系統」,做為後續人事派職參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