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竹科外溢效應 國3增設竹東交流道年底提報中央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新竹縣竹東鎮因竹科外溢效應,交通需求大增,縣府研擬在國道三號竹林交流道與寶山交流道之間增設竹東(二重)交流道,藉由分散車流來提升交通順暢;縣府交通旅遊處表示,經可行性研究研擬採行方案二,以複合型式連接外環道路,無號誌化路口設計,概估總經費約36億元,計畫預計今年底提報中央,待明年核定,2030年由高公局開工,目標2032年底完工。
交旅處今天在竹東鎮二重社區召開國3增設竹東(二重)交流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地方說明會,由交旅處長陳盈州主持,地方人士踴躍發言;與會的竹東鎮長郭遠彰、議員及鎮民代表和地方鄉親說,希望期盼了10多年的二重交流道早日興建,紓解塞車,並能串接台68線、台3線等周邊生活圈要道,以擴大服務範圍。立委林思銘團隊發言承諾,後續將在國會協助爭取連結台68線快速道路。此研究提出2個交流道改善方案,與會人士多支持方案二,議員林昭錡則力推方案一。
交旅處指出,依交流道間距至少應大於2公里的規定,增設竹東交流道區位選在92K+325~96K+700間,聯絡道配置至少為雙向四車道。目前研擬的2個方案,長度都是531公尺(至中興路),北入、南出匝道都透過2次匯出匯入方式,銜接特定區內主要計畫道路,都在中興路設上下匝道。
其中,方案一交流道以鑽石型式,連接40公尺計畫道路延伸線與外環道,計畫道路與匝道將形成號誌化路口。此案聯絡道增設2處號誌化路口過近,恐影響交通運作狀況;但利用三重歷溪空間進行改善,較少部分需徵收民地或拆遷民房。
方案二交流道以環道、直接式和半直接式匝道等複合型式連接外環道,北出匝道以涵洞穿越國3下方,北入匝道以環道穿越國3上方。此案聯絡道無號誌化路口,車流運作較為順利,可避免回堵;但匝道工程涉及私有地與拆遷建物較多。匝道工程的用地拆遷補償和建造費概估,方案二會比方案一多出5億多。
陳盈州表示,交旅處希望二重交流道的功能不只是滿足大竹東,也能服務大隘三鄉和五峰地區;不過,交流道計畫屬高公局權責,增設交流道提案將聯絡道切點在中興路,並另案規劃延伸銜接二重外環道,未來縣府團隊會續向公路局爭取銜接台68線做為長期推動方案。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