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八」衛星拍攝涵蓋全球 星系可每天造訪3次
〔記者吳柏軒/新竹報導〕國家太空中心(TASA)攜手產學研製造「福爾摩沙衛星八號」星系,首顆命名為「齊柏林衛星」,自製率84%,今(7日)正式起運,將送往美國NSAS基地,預計年底升空,該衛星星系將在2031年完成8顆佈建,屆時其光學遙測的影像範圍將涵蓋全球,並可每天造訪3次,有助國家安全、防災、農業及環境監測。
總統賴清德表示,福八計畫是台灣首個自製星系,是太空領域重要里程碑,升空後將接棒福爾摩沙五號任務,以更高解析度守望台灣、觀照世界,回憶自己擔任行政院長時也親自來到TASA啟動第3期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眾人努力下如今見證成果,接下來還會有更多衛星升空入軌,建構台灣自主衛星星系,守護土地與人民。
賴清德還說,將福八首顆衛星命名齊柏林,希望齊導演的精神隨著衛星延伸到太空,繼續守望台,也盼該衛星構成精密網絡,應用在國土規劃、農業監測、災害應變及環境保護上,更強化國家韌性,讓台灣積極應對氣候變遷與地緣政治挑戰。並提到過幾天就是國慶日,面對經濟、國安到競逐太空等挑戰,台灣人始終團結打拼,一次次克服困難,堅持走向世界,現在更要飛向太空。
TASA主任吳宗信受訪表示,齊柏林生前為台灣拍攝美麗山河,雖然看的範圍有限,但他的心將就由福八首顆衛星,提高到太空,拍攝更大範圍的台灣與世界,且該衛星有逾20家本土廠商參與,眾人同心協力打造。未來福八將共發射8顆衛星,組成星系,預計1天可通過台灣3次,範圍則涵蓋整個地球表面,再訪率提高,透過光學方式,可在白天拍攝到想要的影像。舉例如花蓮堰塞湖災情,就可透過衛星提供1天3次非常即時的影像,有助救災準備與後勤。
福八計畫主持人劉小菁也說,今看到齊柏林衛星起運,心中百感交集,該衛星面對光學遙測酬載等組裝測試,很多困難皆一一克服,剩下最後半哩路是火箭測試與組裝,期待未來升空後傳來清晰影像的那一刻,且因過往福五經驗,福八有設計熱控調焦,避免影像模糊,有信心可調整到解析度範圍內。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