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重啟是不負責任的賭局 民團籲823投不同意
〔記者謝君臨/台北報導〕立法院民眾黨團推動「重啟核三」公投,將於823舉行投票。公民團體今於立院舉行記者會,指核三廠有恆春活動斷層通過,事故風險遠較地質穩定的核電廠更高,且核三廠曾發生過多次核安事故及輻射污染事件,重啟核三顯將增加核電廠勞工與鄰近居民的健康風險,呼籲大家就「核三重啟公投」投下「不同意」。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民團,今邀請屏東縣監督核能安全委員會委員、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核子工程博士賀立維、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謝婉華、前核電職災勞工李桂林,說明反對核三重啟的理由。
賀立維表示,40年前,核三由規劃、設計、建造以至於運轉,都是以40年的壽命為其基本依據,任何要求延長運轉或停役後的重啟,並非是由公投就可以決定它的安全性。他說,1座核電廠由開始的磨合期與壽命終結的磨損期,是風險最高的階段。「核三重啟是1種核能技術與安全上不負責任的賭局。」
賀立維以核電大國美國佛州「水晶河核電廠」(Crystal River)的延役作業失敗為例,此核電廠與核三同為壓水式反應爐(PWR),原計畫於2009年更換蒸汽產生器,以延長機組運轉年限。然而,最終卻演變成1場災難而決定永久停機。台灣若在制度與風險評估資料都尚未準備完善的情況下貿然重啟,其後果難以預料。
謝婉華指出,2011年福島核災事故後,小朋友的甲狀腺癌發生率明顯上升。除了癌症,核災後也出現了焦慮、憂鬱、PTSD、家庭破裂、社會隔離等問題。光是心理健康的影響,就讓許多災民幾年都走不出來。
謝婉華強調,這不是一場可以賭的風險。不是說今天安全無虞,未來就沒事。核災的後果是漫長、代價高昂,甚至會跨世代的痛苦與究責。「我們不反對科學發展,但反對用一整個世代的健康去換一次可能出錯的賭注。」
曾服務於台電核電廠的儀器技術員李桂林表示,他從民國63年起,長年駐守在核一、二廠的高輻射區域,當年台電未提供足夠的教育訓練與輻射防護措施,自民國69年起,他歷經一連串輻射相關職業病。他以自身經歷警醒社會:「核三重啟不只是能源政策的選擇,更是對生命安全的考驗。」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說,公投主文雖以「通過整體安全評估」核三重啟的前提,但安全評估無法完全確保安全。核三廠40年來狀況不斷,好不容易屆齡除役,不該再重啟威脅國人健康、安全。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