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大第4支科研火箭「淡江二型」射高7公里 成功驗證航電系統

2025/11/23 13:08

〔記者吳柏軒、羅國嘉/台北報導〕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太空科技實驗室」研製「淡江二型」火箭,今(23日)6時46分在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其推進13秒、達最高點的飛行時間為38秒,估計射高超過7公里,升空過程中,航電系統穩定即時傳輸火箭資訊,代表可往姿態控制方向前進,推進國內火箭科技發展。

為培育國內運載火箭人才,國科會責成國家太空中心(TASA)辦理科研火箭研發計畫,委由學研界研製科研火箭;淡江大學第4支科研火箭「淡江二型」採用「Polaris」引擎,打造長222公分、直徑14公分、重量52.3公斤、推力2765牛頓、總衝26000牛頓.秒的科研火箭,搭載新一代航電系統,以強化航電通訊與遙測性能。

該計畫主持人、淡江大學航太系教授王怡仁說,「淡江二型」要驗證航電系統的表現能力,今日火箭飛試,推進13秒、達最高點的飛行時間為38秒,依最後一筆回傳數據估計,射高超過7公里。王開心表示,團隊設計製造的航電系統在高速與強烈震動環境下能穩定即時傳輸,值得驕傲,後續可往姿態控制方向前進。

淡大航太系教授歐陽寬表示,淡大執行多次火箭研製計畫、技術逐步提升,從追求射高,到設計科學酬載、發展能穩定傳輸的航電系統,已看出學生越來越專業、進步有目共睹。航太系教授蕭富元補充,未來團隊將持續推進箭身滾轉控制、火箭分節與空中二次點火等核心技術。

航太系主任洪健君強調,火箭研發是一項高度整合的系統工程,仰賴多領域專業的合作,「淡江二型」由「太空科技實驗室」的學生完成,更顯意義。

2年任內完成3支火箭升空任務的航太系前主任蕭富元表示,淡江歷來採用的RNX與傳統固態燃料性質不同,更穩定且適合作為教學用途,淡江也已藉多次試射驗證自行研發引擎的可靠性,因此被國家太空中心選定為2025年「台灣盃火箭競賽」公版引擎的研製團隊。

TASA表示,為補足台灣太空產業鏈中「太空運輸」的缺口,已在國科會支持下,啟動入軌火箭研製計畫,並支持學界執行科研火箭計畫,提升學界研製火箭能力、並進行人才培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淡江大學研製「淡江二型」火箭,23日6時46分在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其推進13秒、達最高點的飛行時間為38秒,估計射高超過7公里。(圖由太空中心提供)

淡江大學研製「淡江二型」火箭,23日6時46分在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其推進13秒、達最高點的飛行時間為38秒,估計射高超過7公里。(圖由太空中心提供)

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太空科技實驗室」研製「淡江二型」火箭,23日6時46分在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圖為團隊師生合影。(圖由太空中心提供)

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太空科技實驗室」研製「淡江二型」火箭,23日6時46分在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圖為團隊師生合影。(圖由太空中心提供)

淡江大學研製「淡江二型」火箭,要驗證航電系統的表現能力,團隊師生在發射前進行火箭整備工作。(圖由太空中心提供)

淡江大學研製「淡江二型」火箭,要驗證航電系統的表現能力,團隊師生在發射前進行火箭整備工作。(圖由太空中心提供)

「淡江二型」探空火箭造型。(圖由淡江大學提供)

「淡江二型」探空火箭造型。(圖由淡江大學提供)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