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楊梅富岡百年伯公廟中廟因擴廠恐搬遷 地主企業:不會讓祂消失

2025/05/08 09:48

〔記者黃政嘉/桃園報導〕桃園市楊梅區的富岡(伯公岡)原始福德祠建於1929年,經地方自主性的加蓋保護,形成「廟中廟」特色,立祠祭祀石刻伯公已96年,現由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列入文化資產名冊追蹤保護1年多,地主為大成長城企業公司,近年為擴廠提出遷移保存,地方則盼原地保存,該企業公司指出,未來應會將廟宇保留在公司土地上,不會讓祂消失。

富岡原始福德祠位在富豐南路109巷12弄內,有居民說福德祠雖是建於1929年,但最早可能從清代嘉慶就立石祭拜,為保存議題主動向文化局反映的富岡國小劉姓老師表示,他以教育為出發點,協助廟中廟進行文資保存,當地農民往昔以穀換地,雖有立字據,但沒登記過戶,後來土地被地主的後人賣掉。

劉老師說,「伯公岡」客家話意涵「有土地公守護的村莊」,作為富岡的原始開庄伯公,有共同歷史記憶,在地人跟文史團體多盼原地保存,若無法保留或被隨意移動,對在地文化傳承有長遠影響,若真需移動,文化局能否給予正式文化資產身分,避免日後被一遷再遷,畢竟從地上挖起搬遷都是人為破壞,盼相關單位謹慎、三思,妥善與地方溝通。

富豐里長徐石全也協助劉老師照料、維護富岡原始福德祠,徐石全表示,早期人從富岡市街到富岡原始福德祠,中間隔著一條鐵路,祭拜不方便,因此富岡車站前的大井頭土地公,過去就把富岡原始福德祠的副神請過去,正神則一直「未點頭答應」擲嘸聖筊」緣故,一直在原址保庇地方信眾,廟中廟現在後方有水泥氧化狀況,在劉老師協助下,目前用遮雨板、紅布預防氧化惡化,「百年廟中廟若列入文化資產,交給專業的人維護較放心。」

「富富.小山岡」地方經理人張博舜說,百年的開庄伯公,對地方具有相當大的意義,能原地保留當然是最好,但礙因土地產權,盼能完整遷移保留,並留下相關的文史與地方資料,老伯公的故事才不會消失。

據了解,大成長城旗下人員指出,福德祠目前為文化資產追蹤階段,公司會依保存現狀的方向規劃,持續與文化局開協調會、會勘討論各方案,兼顧公司發展與地方信仰需求,未來應會保留在公司土地上,不會讓祂消失。

文化局專委兼文化資產科長董俊仁表示,富岡原始福德祠目前為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列冊追蹤,位於大成長城公司預計開發土地範圍內,大成長城公司有提遷到距廟址現址距幾10公尺的現有道路旁,事涉民意,現有道路關係著民眾是否能通行祭拜,文化局8日將辦出入道路研商會議,釐清相關土地、都市計畫,後續持續討論遷移可能性與保存方式,以利後續文化資產保存作業程序,文化局會尊重各方立場,協助取得共識,列冊追蹤在制度面也有保護傘作用,不會發生強拆情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富岡原始福德祠建於一九二九年,經地方自主性的加蓋保護,形成「廟中廟」特色,立祠祭祀已九十六年。(記者黃政嘉攝)

富岡原始福德祠建於一九二九年,經地方自主性的加蓋保護,形成「廟中廟」特色,立祠祭祀已九十六年。(記者黃政嘉攝)

富岡原始福德祠,經地方自主性的加蓋保護,形成「廟中廟」特色。(記者黃政嘉攝)

富岡原始福德祠,經地方自主性的加蓋保護,形成「廟中廟」特色。(記者黃政嘉攝)

廟地地主大成長城企業有提將福德祠遷到距廟址現址距幾十公尺的現有道路旁。(記者黃政嘉攝)

廟地地主大成長城企業有提將福德祠遷到距廟址現址距幾十公尺的現有道路旁。(記者黃政嘉攝)

富豐里長徐石全說,富岡原始福德祠後方有水泥氧化狀況,目前用遮雨板、紅布預防惡化。(記者黃政嘉攝)

富豐里長徐石全說,富岡原始福德祠後方有水泥氧化狀況,目前用遮雨板、紅布預防惡化。(記者黃政嘉攝)

地方民眾過往在富岡原始福德祠參與乙巳年天穿日乞龜活動。(富岡國小劉姓教師提供)

地方民眾過往在富岡原始福德祠參與乙巳年天穿日乞龜活動。(富岡國小劉姓教師提供)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