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老屋超過2000棟 「歷史文化場域經理平台」各界樂觀其成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台南市歷史特色老屋超過2000棟,因修繕經費、都市開發與私有產權等問題,面臨傾頹消失危機,市府首創全國研擬「歷史文化場域經理平台」,期望公私協力合作,為老屋保存活化找到新契機。
「歷史文化場域經理平台」擬以行政法人型態設立,整合公私資源,負責台南市歷史文化場域的整體規劃、營運及推廣。文化局副局長林韋旭說,平台類似英國文化資產信託機制,媒合企業資源、民眾捐款或彈性募資,透過專業管理協助老屋保存。
林韋旭說,不過國內對於老屋還沒有信託制度,所以跟英國信託機制概念不同的是,不是租也不是買,而是強調合作關係,為老屋保存開拓另一種可能性,「例如10間老屋就有10間民宿」連鎖經營市場效應出來。
換句話說,屋主可把老房託付給平台去做各種活化運用,換取相當權利分潤與義務,甚至不用擔心花錢整修,又能維持產權,創造更大公共利益。例如東區東門路許嵩煙老宅,中西區中正路與西門路口的原台南州商工經濟會(曾為日治時期知名酒樓「醉仙閣」),都是外界關注的活化指標。
東區議員李宗霖認為,因為過去有非常多老屋,並沒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管理,以致於許多老屋沒有辦法永續經營。未來平台可累積經驗針對不同的老屋型態以及價值,透過專家學者給予經營意見與探討,同時整合社區、民間與企業等多元資源,深化市民的文化參與感與城市認同,平台的運行將會是台南公私協力的典範。
台南市議員沈震東指出,台南市擁有逾千棟具保存價值的歷史建築,但自兩年前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停辦後,老屋保存活化陷入寒冬。文化局借鏡英國信託機制,媒合屋主與文資專家,共同激發老屋潛力,並應訂定行政法人長效經費與資金運用規範,積極爭取中央補助與稅賦優惠,才能確保台南老屋永續經營,擦亮台南古都招牌。
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長曾國棟說,台南市至今仍保存許多深具歷史文化意義的老屋,特別是傳統合院民宅,礙於沒有文資身分,而欠缺保存維護的資源。期待平台成立,有助於老屋的保存維護與活化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