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交通保護下一代!民團冒雨上街 要求駕照全面回訓
〔記者蔡昀容/台北報導〕新北市三峽區北大國小校外重大車禍釀3死12傷,引起社會關注。「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及「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今(25)日舉辦「保護下一代」遊行,號召群眾上街,從立法院走至交通部遞交陳情書,訴求交通工程改革,駕照全面回訓。交通部表示,會持續蒐集各界意見,納入未來施政參考。
「交通工程要改革,回訓制度要建立,守護下一代安全,終結交通安全!」今天上午台北下雨,十多個民間團體、兩、三百人穿雨衣、撐傘集會,並向交通部遞交陳情書,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副司長胡迪琦代表交通部收下。胡表示,安全是大家的共同目標,會持續蒐集各界意見,納入未來施政參考。
民團提出三大訴求,包括「駕駛人全面回訓」,制定所有駕駛人的駕照回訓、分級、定期換照制度;「改革高齡換照制」,透過具鑑別度的檢核,檢驗駕駛能力及身心狀況;「交通工程改善」行人友善區、通學區應落實,防護柵、減速帶設計應法制化。
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理事巫愷政表示,現行高齡駕駛換照只有簡易體格檢查及認知測驗,未檢視駕駛能力,並批評,交通部提出3改革,其中實地訓練卻是肇事紀錄者才要進行,批評「這算哪門子的改革!」重點是具駕駛能力鑑別度的檢核,而不是歧視長者駕車權利。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林柏勛批評,交通部施政「看到洞才補」,台灣無照駕駛成本較他國低,透過駕照分級、定期回訓、嚴格記點制度與違規處罰,才能確保駕駛素質,民團主張「全面換照回訓制度」,而非針對特定族群及年紀。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說,交通改善首先解決3E(工程、教育、執法),透過工程設計,如行人友善區、優先區、通學區規劃,以及良好的號誌、鋪面、實體減速裝置等,提醒駕駛減速慢行,也讓道路使用更直覺,降低駕駛操作失誤率。各國有「防意外暴衝」技術,如誤踩油門抑制系統、DMS偵測駕駛人無意識系統等,台灣可參考規範駕駛使用。
台灣安全駕駛監督聯盟理事長林美娜表示,汽機車強制責任險近30年未調整,最高僅200萬元,物價上漲之下,難以照護受害者及其家庭,呼籲即刻上修至500萬元。網紅Cheap表示,交通取締微罪不舉,危害行人安全;要建置人行道,遇里長抗議就退縮。政府這樣的態度,何時才能真正落實改革?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監事張玲慧表示,現行換照制度只能篩選出中重度失智者,具針對性且不夠完整。駕駛評估應著重高風險駕駛,除了年齡還有其他因素,包括中風、巴金森氏症、未控制好糖尿病、多重藥物造成昏沉、低血糖、關節退化、脊椎損傷等,都會影響駕駛能力。
張玲慧強調,找出高風險族群之後,不是去貼標籤,而是進行完整評估,確認是否具備合格駕駛能力上路。完整評估須結合醫療專業,需要交通部、衛福部跨部會討論,美國等國職能治療師經訓練後可成為駕駛評估專家,只要有好的制度,台灣職能治療師一定也能做,幾年前曾辦過駕駛能力評估訓練,很多職能治療師有興趣,也訓練出一批人,但現在欠缺制度讓大家做評估。
此外,張玲慧指出,良好的回訓制度,不但能對所有人發揮交通安全再教育功能,也能幫助高風險駕駛意識到自身狀況,避免家庭成員阻攔其上路而釀衝突。以日本來說,高齡者一旦違規就要接受回訓輔導。
交通部長陳世凱先前表示,交通部一直在做駕訓改革,並與路權團體討論,「不接受改革慢、沒作為」說法。數個民團今也表達抗議,多年來倡議相關訴求、提出建議資料,交通部出事才改革,批評「怠慢」;呼籲政府拿出改革勇氣,恢復違規記點制度、勇敢劃線、落實執法,做好回訓改革,並提出長者自駕以外的外出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