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取代老師、弱化學習?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焦點座談找解方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AI浪潮不可擋,中小學教育如何趁浪創新而不滅頂?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15)日舉辦焦點座談會找解方。台中教育大學校長郭伯臣表示,全球超過50國發展自己國家的師生AI素養架構,多國提出國家級K-12(幼兒園至高中職)教育AI策略,美國今(2025)年頒布「推動美國青少年的人工智慧教育」行政命令,白宮設立人工智慧教育工作小組,歐盟、法國、荷蘭、新加坡等應用AI於課程、教學與評量,教師增能與建立「倫理護欄(正確應用)」列為首要任務。
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表示,AI迅速進展,改變知識獲取與學習的方法,也重新定義教與學的關係,核心焦點在如何應用AI強化教師能力,善用AI支持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與學習評量,如此可優化教學,改善學生學習,擴大因材施教規模,確保每個學生獲得核心素養,亦成為全球教育政策的核心課題,而基金會日前發布「教師AI素養調查報告」顯示,教師AI素養存在知行落差,應用AI改善教育的關鍵,不僅是導入AI技術與提供軟硬體,更在幫助教師專業成長和實踐專業。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今年啟動轉型為AI教育局,用AI解決痛點,包括他在內共100位同仁考上經濟部AI應用規劃師,新北市中小學生545億元學費,其中8成家長用手機完成繳費,強調針對18歲以下學生須建立AI分級與倫理審查制度,讓AI助學而非代學。
新北市永福國小校長蔡明貴提醒,使用AI要把握住「為何而用」,正確協助教師將AI融入日常、成為呼吸,新北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都受訓學AI,過去追求高效能領導力,現在更需要「反脆弱(在衝擊壓力下變強大)」領導力。
台北市仁愛國中主任李美惠表示,全國有4.6萬名中學老師,老師存有AI素養差異,偏鄉有英文老師救援教自然,卻不知道滴管要排空,老是以為滴管故障,老師也需要AI家教,但AI無法取代老師,老師要轉成「教練及引導者」,要去做AI做不到的事「點燃動機、引導思辨與建立連結」。
台北市南湖國小主任陳錫安分享「酷AI學習系統」,例如AI學習小幫手Neo是結合GPT-5助手,學生可拍照上傳問題,教師則可設定Neo回應範圍。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