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失利 學者邱師儀籲細緻處理反共論述、賴清德放軟身段
〔記者黃靖媗/台北報導〕726大罷免首波投票失敗。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邱師儀認為,這是救民生與反共對決中,民生論述的勝出,總統賴清德應借機將論述放軟,思考更「柔」是否反而會力量更強,綠營也應更細緻處理反共論述。
台灣勵志協會今(27)日舉辦「大罷免選後國際媒體座談會」,邀請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邱師儀、桃園市議員于北辰、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匯理國際政策諮詢集團董事長譚耀南,與罷團代表與談。
邱師儀表示,這次罷免選舉,其實是救民生與反共的對決,最終由民生論述勝出,年輕人更在乎低薪、高房價、兵役制度等議題,綠營的反共論述應更細緻且有耐心,重新思考是否要將每名非民進黨立委都列為「親共」。
在對外關係方面,邱師儀指出,罷免失敗說明,由於美國總統川普今年1月上任至今,對台沒有很友善的發言的情況下,台灣人慢慢認為走民進黨抗中路線會有戰爭風險,民進黨政府未來可能要對此做調整,他認為,比起過去有買辦文化的的藍營,民進黨相對有更多向中國遞出橄欖枝的空間。
邱師儀強調,中共還是台灣的共同敵人,國民黨不應因爲罷免一席都沒有成功,就誤以為民眾認同傅崐萁動不動帶團去國台辦的路線。
而面對朝野之間無法有效跨黨派對話,邱師儀認為,總統賴清德應借機將「藍的就是親共」、「白的一定與藍營一起起舞」等論述放軟,思考更「柔」是否反而會力量更強,他相信,即便賴放軟身段與國民黨、民眾黨進行政治談判,在反共仍是社會共識的前提下,藍白不敢主張要親中、支持共產主義。
至於中共是否會藉大罷免失利找到突破口?邱師儀說,中共的突破口一直以來都沒有斷,這次其實中共也有藉德國世大運的事件助選,但因為這次罷免為地方選舉的格局,一般民眾仍較關心家人、生意,所以相關議題沒有發酵。
賴怡忠則指出,比較2024年各區立委得票率,與昨日投票同意票及不同意票的比例,能發現國民黨動員能力達到95%,民進黨則僅有85%,國民黨認為此役是全黨殲滅戰,民進黨在動員力量及動機上則較為被動;至於部分區域的罷免案不同意得票率比2024年選舉得票率高,則應以藍白合有發生效果、無黨籍力量回歸解釋。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