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舊湖左岸堆近億立方公尺土石 恐形成新堰塞湖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紅色警戒已解除,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持續監測變化,指出舊湖與13日形成的「堰塞湖3」皆穩定溢流,但舊湖溢流口左岸仍有近1億立方公尺土石堆積,一旦受地震或豪雨影響,可能再次滑動形成新的堰塞湖,林保署密切監控,目前維持常態警戒中。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指出,上午6時監測顯示,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為1006.6公尺,湖區面積8.0公頃、蓄水量33.0萬立方公尺,僅為9月23日溢流前的0.37%,自潰決以來水位累計下降達132.4公尺,湖區趨於穩定,目前維持常態警戒。
除了舊湖外,13日凌晨因溢流口下游700公尺右岸邊坡崩塌,形成壩高約40公尺的「堰塞湖3」,該湖於13日下午開始溢流後,水量呈穩定下降,14日上午蓄水量約20萬立方公尺。最新監測則顯示蓄水量約降至15萬立方公尺,與15日相比並無明顯變化,仍持續自然溢流。
花蓮分署表示,舊堰塞湖溢流口左岸仍堆積約1億立方公尺土砂,9月25日觀察至今僅為局部崩塌,尚無大規模整體滑動情形,但未來若遭逢強震或豪雨,仍有可能滑落至河道形成新堰塞湖。將持續透過空拍與地面監測掌握變化,如有異常將立即通報下游施工單位與相關機關,啟動災害預警程序。
鳳凰颱風豪雨造成馬太鞍溪水暴漲,從上游沒有堤防處灌入萬榮明利部落並一路向北流到鳳林鎮長橋社區,花蓮縣政府指出,環保局以鳳林鎮及萬榮鄉明利村部落為重點,進行大規模清淤與廢棄物清除作業。總計單日清運泥沙、廢棄物達2200噸,其中,萬榮區域清運量高達2000噸。
另外,國軍第二作戰區偕同跨區增援的第四、第五作戰區及海軍陸戰隊指揮部等工兵部隊,持續動員多項重型機具前往花蓮縣鳳林鎮長橋里,持續執行道路清淤及家戶環境整理等任務;第二作戰區指出,官兵與民眾協力清理家屋,並由工兵部隊駕駛鏟裝機協助道路清淤,化學兵駕駛MD-105重型消毒車等裝備,針對路旁淤泥及積水處實施環境消毒作業,陸軍點心車前進災區發送能量飲等食品。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