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憲改歷程 賴清德:7次修憲完成台灣主體民主共識

2025/07/01 20:43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今晚在「團結國家十講」第四場時回顧前三場內容,並提及,第三講的重點是,縱然中華民國憲法是在中國大陸時期制定,但歷經7次修憲,已完成以台灣為主體的民主共識,憲法增修條文也明訂,五院應彼此尊重、互相制衡。

總統賴清德日前談憲政體制時提到,台灣是歷經7次修憲才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民主共識,沒有參與1946年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遭藍白砲轟。

不過賴清德今晚在「團結國家十講」第四場表示,他在第一講「國家」引用國際法及台灣的歷史,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統治過台灣,台灣主權也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他也不斷以台灣各行各業、各領域的成就,包括民主自由人權價值普世價值的成就,經濟產業科技發展的成就,防疫各方面的成就,還有百工百業都是國際隱形冠軍,我們應該好好守護珍惜這樣的成就。

賴清德說,第二講「團結」他特別引用民進黨的「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強調不分先來後到、不分族群,只要認同台灣這塊土地,就是這個國家的人,不管是中華民國認同、台灣認同,都是國家認同的方式,應該彼此尊重、互相接納,要團結中華民國派的反共、台灣派的護台,反共護台,台灣才會安全,民主自由人權才能永續發展。

賴清德表示,第三講「憲政」的內容是指,縱然中華民國憲法,是在中國大陸時期制定,但在李登輝前總統領導下,來自台灣人民選出來的國大代表,經過7次修憲,已經完成以台灣為主體的民主共識,現在的憲法增修條文也明訂,總統、五院各憲政機關的權責,應該彼此尊重、互相制衡,這樣我們的民主才能走得長久。

賴清德指出,台灣的憲法很特別,跟世界上其他國家有一點特別不同,給予台灣人民直接民權,選舉、罷免、創制、複決,民主的問題可以用更大的民主解決,可以透過釋憲,或由人民運用權力表達主張,這也是民主深化的一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賴清德總統1日出席「『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國際獅子會MD300A 1區真情服務分享成功」活動。(記者張嘉明攝)

賴清德總統1日出席「『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國際獅子會MD300A 1區真情服務分享成功」活動。(記者張嘉明攝)

賴清德今晚赴國際獅子會300 A1區進行「國家團結十講」第四講「國防」。(圖擷取自總統府直播)

賴清德今晚赴國際獅子會300 A1區進行「國家團結十講」第四講「國防」。(圖擷取自總統府直播)

載入中